一起看似普通的民间借贷案件
庭审中却掀起波澜
原告称被告欠钱6500元
被告称原告还借自己1000元
双方均提供了证据
看法官如何拨开层层迷雾
谁在说谎
原告窦某以民间借贷为由,将刘某诉至法院,要求刘某偿还借款6500元,庭审中提供了刘某书写的欠条一份。刘某则称:6500元欠款不错,但自己还借给窦某1000元,要求抵销部分欠款,并提交了自己转账给窦某的记录。
双方争执的焦点于是集中在了这1000元转账如何认定上。窦某这样解释:该转账并非自己借刘某的钱,而是刘某偿还以前的债务。当时刘某称家里有急事需借1000元,出于对他的信任,二话没说可把钱借了出去也没打借条,几天后刘某的确通过支付宝转账还给了自己。而后来的6500元欠款,是刘某又多次找到自己,分两次借给刘某的。
尽管双方各执一词,承办法官陈天宇倒是镇定自若,他一直在审查双方提供的证据和原被告在法庭上的表现。他注意到,被告刘某提供的转账1000元记录,时间在其为原告窦某书写的欠条之前,若是刘某借给窦某的钱,在后来再次发生借贷时,其为窦某出具的欠条上没有直接抵销有悖常理。另外,原告窦某在陈述案情及谈到1000元的来历时,不仅义愤填膺还几欲落泪,而刘某在陈述案情或者回答法官提问时,眼神躲闪且含糊不清。通过综合判断,陈天宇认为被告刘某说谎的可行性较大。
心中有了初步判断后,陈天宇就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他从“诚实守信”出发,反复向刘某讲述“人无信则不立”的道理,又从知恩图报的角度,教育刘某要善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而不能以怨报德,伤了人心。最终通过释法明理,刘某当庭认错,表示回去后马上还钱。
送旗致谢
庭审结束后没几天,窦某就顶着烈日手持“公正执法,清正廉洁”的锦旗来到太平镇法庭,见到陈天宇法官后,他激动地说“真的太感谢您了,陈法官辛苦了,替我们老百姓主持了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