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河南法制报》以《司法护航“中原农谷”建设的“原阳探索”》为题,用整版篇幅深入报道原阳法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能动司法,服务和保障“中原农谷”建设工作。
我省建设“中原农谷”是省委、省政府牢记领袖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现代化河南建设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中原农谷实施“一核三区”发展战略,其中“一核”(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南区(原阳县)均属于原阳县人民法院辖区。自“中原农谷”建设启动以来,如何为“中原农谷”建设提供优质司法服务成为原阳县法院面临的考题。基层法院如何服务重大战略实施?怎样找准服务保障“国之大者”“省之要者”的切入点、着力点?近期,本报记者带着问题来到原阳县法院深入走访,寻找答案。
司法需求在哪里?
主动问需:准确把握中原农谷建设司法需求
中原农谷建设的司法需求在哪里?中原农谷建设启动之初,原阳县法院就以需求为导向,提前开展调查研究。
该院通过对中原农谷核心区已经入驻18家企业,原阳县预制菜产业园入驻的70余家企业涉诉案件进行筛查,以数据的形式系统地了解了涉中原农谷建设司法需求类型。
“结合前期座谈会企业代表意见建议,以及企业调查问卷反馈问题汇总,我们梳理出了主要的司法服务需求……”该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卫芹介绍说,目前涉中原农谷建设过程中相对较为集中的司法需求主要有涉企合同纠纷、涉企劳动关系纠纷,涉农企业在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因土地租赁流转、承包产生的相关涉土地流转纠纷,涉案企业法律风险评估和防范等。
“中原农谷南区原阳县预制菜产业园入驻企业有的员工规模较大,涉企劳动关系纠纷就成为突出的司法需求。”该院行政庭庭长孟少华说,最近行政庭就成功调解了因工伤引发的劳动争议和工伤行政给付等民事、行政系列纠纷案,比较有代表性。
小徐是河南裕农食品有限公司的职工。2020年10月的一天,小徐在上班期间发生工伤。经鉴定其劳动功能障碍程度为九级。
在小徐住院期间,该公司垫付医疗费。小徐康复后拒绝到该公司继续上班,向原阳县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解除其与该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并支付各种赔偿费用共计19.7万余元。原阳县劳动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后,裕农食品公司不服,提起民事诉讼。原阳法院经审理后,主持食品公司和小徐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均同意按18.3万元履行赔偿义务。
2023年2月,裕农食品公司在赔偿小徐各项损失后向原阳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原阳县社保中心履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职责。案件受理后,考虑到企业实际情况,承办法官孟少华动员被诉行政机关进行调解,减少当事人诉累,助力企业正常经营。原阳县社保中心积极配合工作,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最终,裕农食品公司顺利拿到相应工伤保险待遇,撤回行政诉讼。”孟少华说,该案既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维护了企业的声誉,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潜在的法律纠纷有哪些?
能动司法:将司法服务由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
该院践行能动司法,深挖中原农谷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纠纷,将司法服务由事后纠纷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
近期,该院分别对近三年辖区内涉及土地纠纷案件进行数据统计和调研分析,排查总结出在中原农谷建设中可能面临的土地法律纠纷。
“在中原农谷建设中会涉及大量的土地利用,对此我们庭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法官团队提前分析研判”
“承包土地权属不清晰引发纠纷,发包方就同一土地签订多个承包合同引发纠纷,因政府征用土地,或政策规定变更导致土地承包合同无法正常履行引发纠纷……”
“承包合同中未经土地确权部门确认土地亩数引发纠纷,在经营承包土地过程中侵犯当地村民权益引发纠纷等等”
……
走访座谈中,该院不同业务庭的法官就土地领域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了然于胸。可见该院为中原农谷涉法涉诉法律问题预判下足了功夫、做足了功课。
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就堪称原阳县法院在能动司法服务中原农谷建设前期实践中的成功案例。
该项目涉及5个乡镇64个行政村,总面积10.89万亩,项目总投资4.46亿元,主要建设农田地力提升、田间道路、农田灌溉、农田输配电等工程,以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种业航母”为目标。原阳县法院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提前介入,主动作为,帮助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向农户宣传补偿方案及项目未来前景,确保农户对土地流转放心;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合同的拟定,帮助农户进行风险预判;对项目施工中的土地流转、清理地表补偿、打井修路需要占用土地的协调等工作,一旦出现纠纷,法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提供法律服务。
据介绍,该院通过以上措施,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该项目建设从进场施工到投产使用,未发生一起因土地流转或附属物清理补偿等纠纷引发的民事或行政诉讼,为后期育种实验基地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如何以更实举措提供精准服务?
推出实招:出台服务保障中原农谷建设“十二条措施”
该院准确把握人民法院服务保障中原农谷建设的职能定位,出台服务保障中原农谷建设的“十二条措施”,推动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比如在“十二条措施”中明确规定,延伸诉讼服务,推动建立相关产业园区“法官工作站”“法官工作室”。
今年3月,原阳县法院中原农谷核心区法官工作站和南区法官工作站相继揭牌成立,两个法官工作站的成立,搭建了与企业沟通联络的平台,也为旨在打造国际一流农科“芯”城的核心区和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产业的南区披上了法治的“金钟罩”。原阳县法院以法官工作站为基地,用高质量司法服务护航中原农谷高质量发展。
位于中原农谷南区的河南禾胜合食品有限公司是从事食品加工、销售的大型企业。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其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但同时出现了部分销售人员截留货款的问题,给公司造成较大损失,于是该公司决定选择部分纠纷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2022年,其销售员赵某截留货款6万余元的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尽管该案涉及标的额并不大,但由于该现象在不少企业中存在,令企业十分头疼。原阳法院高度重视,将该案作为重点案件挂牌督办。由于赵某身在内蒙,行踪不定,对执行工作造成较大困难。2022年农历腊月25日,原阳法院执行干警收到申请人提供的线索,得知被执行人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某乡的活动迹象。腊月27日,执行干警一行转换三种交通工具,从火车到汽车再到小电车,奔袭了九百余公里,历经19余小时终于达到了被执行人所在地。
在执行干警耐心的劝说下,赵某某深刻认识到自己拒不履行义务的错误行为,最终双方达成执行和解,该案得以顺利执结。本次执行,历时72个小时,往返1800公里,终于给企业挽回了损失,收到较好的效果。
该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原阳县法院以实际举措助力企业发展,出台的措施每一条都找准了司法服务中原农谷的切入点、着力点,让司法服务更精准、更有力。”
怎样提供更加便民的司法服务?
建立 “桥头堡”:打造“中原农谷” 特色法庭
该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在桥北人民法庭打造服务保障“中原农谷”建设的“桥头堡”。该法庭配置3个法官团队,分别为速裁团队、服务中原农谷专业团队、普案团队,突出服务中原农谷特色法庭建设的整体部署。
在具体做法上,桥北人民法庭庭长娄季林介绍说,由3个法官团队分别对接平原示范区“一心、五区、四基地”,全面走访中原农谷所涉企业、科研院所,了解企业、科研院所所需,为企业、科研院所解决涉法急难愁盼问题;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送法进企业”等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与示范区综治办、政法办公室、农高中心建立对接,指导相关部门利用行业优势对涉“核心区”建设的相关矛盾纠纷进行化解。
桥北人民法庭的管辖区域和“中原农谷”核心区基本重合。位于“中原农谷”核心区的新乡千味央厨食品有限公司近期发生的一起合同纠纷便是由该法庭办理的,较好地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千味央厨公司与某建筑公司签订《零星工程业务合同》,约定由某建筑公司维修冷库。在施工过程中,该建筑公司维修工人刘某不慎从高处跌下,造成伤残。事后某建筑公司与刘某签订了《赔偿协议书》并支付刘某160000元。2022年,该建筑公司将千味央厨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千味央厨公司承担其垫付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各项赔偿费用共计20余万元。
桥北法庭审理后认为,某建筑公司作为冷库维修作业承包人,未为其维修工人提供足以保障安全的作业环境,应承担相应责任。千味央厨公司作为案涉维修作业发包方,不存在法定的过错责任,也不存在约定的合同责任,判决驳回了该建筑公司的诉讼请求,维护了千味央厨公司的合法权益。
“原阳县法院将全面落实省法院印发的《关于服务和保障“中原农谷”建设的意见》,持续为‘中原农谷’建设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该院党组书记、院长冯卓群表示,原阳县法院已经制定了《关于司法服务保障中原农谷建设的实施方案》,从诉讼服务、案件审理、对接机制上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压实责任,初步形成了司法护航中原农谷建设的“原阳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