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一件文物都记录着一段历史。在新中国法治建设中,人民法院肩负着惩治犯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而我们陆续向大家介绍的这些法院文物,正是各个历史时期的见证者,让我们跟随它的主人,开启那段尘封的历史,一同走进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件历经岁月沧桑,经过多次洗涤已经略显发白的1990式审判服冬装,曾经的主人是原阳县法院原刑事审判庭庭长娄茜霞同志。
娄茜霞生于1957年,1980年到法院工作,经历多个岗位,2012年在刑事审判庭庭长岗位光荣退休。她先后多次被新乡市综治委评为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她所在的刑事审判庭也多次荣立集体二、三等功。
2005年7月的一天,被告人丁某等10人盗窃一案的卷宗放在娄茜霞的面前。这 10名被告人自2000年至2004年间,分别合伙实施盗窃达38次,盗窃物品小至农药、油漆,大到机动车,可谓"品种齐全",总价值达20余万元。得手后赃物大多变卖挥霍,经公安机关追回返还失主的不足十分之一,在当地影响较大。
娄茜霞受理此案后,几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她知道案情重大,如不妥善处理势必影响法律的权威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经过反复认真阅卷,她制定了缜密的审理方案,经过两天时间的紧张开庭审理,最终坚持从重从快的方针,依法判处10名被告人九个月至十四年零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分别判处罚金,有力的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娄茜霞还负责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工作,她非常注重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犯。每次开庭审理前,都要深入到未成年人家中、邻居、当地村委会、派出所、学校等处走访,充分了解其家庭状况、学习工作、交友情况,掌握其犯罪的事实、主客观原因和心理特征,庭审中做到态度诚恳、语气和缓、耐心细致,解除其戒备心理。
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她选择未成年被告人容易产生悔罪情绪的事情为突破口,结合有关法律规定进行普法教育,促使其悔过自新。
判决作出后,她还注重进行跟踪帮教,做好未成年人罪犯亲属的思想工作,促使他们积极配合做好教育、挽救。她先后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60余件,很多未成年犯经过她的教育,改过自新重返社会,有的还亲切的称她为“法官妈妈”。
娄茜霞还担任多所中小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只要一有空闲,她就带领刑庭的干警们来到这些学校,为孩子们送去“法治礼物”,教育引导了无数孩子从小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如今,已经退出工作岗位的娄茜霞同志,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注重锻炼身体的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不同场合为群众传播法律知识,解答法律难题。
岁月流逝,如果承载着那段历史的这件审判服有思想的话,它是否会记起曾经跟随着主人,在审判法庭上庄严端坐主持正义,是否会记起在孩子们中间谆谆教诲传播法律知识,是否会记起顶风冒雪穿梭在田间地头化解矛盾......
法院文物会说话,它告诉你我,无数前辈们为了党的审判事业,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自己的青春最好年华,谱写着一幕幕鲜活生动的司法为民故事,也激励着我们沿着他们的脚步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