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法官札记

【办案札记】李路路:网络寻律,别让信任错付

  发布时间:2025-03-21 11:39:30


  作为一名法官,长期端坐于法庭高台,见证了世间无数的纷争与纠葛,自恃已修炼出波澜不惊的心境,能以冷静与理智应对一切。然而,近来所经手的一系列案件,却如同一记记重锤,毫不留情地撞击着我的内心深处,令我愤怒难平,痛心不已。那些在网络世界中寻求法律服务,最终却惨遭欺骗的当事人,他们脸上弥漫的迷茫、无助与愤懑,如烙印般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里,久久无法消散。
  还记得那个标的额仅4000元的案子,当事人竟被一家网络法律服务公司收取了2000元的高额费用。更令人气愤的是,这家公司在收了钱之后,仅仅在网上完成了立案手续,等到开庭的关键时刻,却不见踪影。还有那起标的额为42000元的案件,当事人支付了8000元的费用,得到的同样是敷衍了事的服务,开庭时“律师”依旧缺席。
  这一桩桩、一件件,皆是当事人用真金白银换来的锥心之痛。他们怀揣着对法律的信任,在网络的海洋中寻觅援助,却未曾料到,自己竟一头扎进了精心编织的陷阱。不仅钱财遭受损失,更严重的是,宝贵的维权时机也被无情延误。每当目睹他们满含委屈与无奈,悲戚地诉说着“自己不懂,被骗了”时,我内心的愤懑便如汹涌的潮水般翻涌,为他们的遭遇感到无比不值,更为那些不良从业者的行径感到义愤填膺。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形形色色打着法律服务旗号的机构与个人。他们犹如隐藏在黑暗中的猎手,等待着缺乏专业知识的当事人自投罗网。作为一名法官,我深感自己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期望通过分享一些实用的经验,为那些在法律求助之路上迷茫的人们点亮一盏明灯,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成功避开隐藏在暗处的陷阱。
一、查资质
  和网上自称律师的人联系时,礼貌要对方出示律师执业证书,然后去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当地司法机关或律师协会官网查询。要是查不到,对方很可能是假律师。另外,大部分“法律服务公司”只能提供咨询,说能帮打赢官司的,十之八九有问题。
二、看口碑
  用搜索引擎、法律论坛、社交平台搜搜律师或律所的评价和过往案例。真有用的评价会有办案细节、当事人感受和结果。好评多、成功案例多的律师更靠谱;差评多的,就得小心。只在网上活跃却没实际成功案例的,千万别轻易委托。
三、聊一聊
  和律师线上沟通时,结合自己案子问些关键法律问题,比如合同纠纷里合同条款是否有效、侵权纠纷怎么认定责任。专业律师会依据法律和案例,清楚有条理地解答,还会耐心听你诉求,分析案件走向和可能结果。要是对方总回避问题、催你交钱,或者打包票说肯定能胜诉,可千万别信。
四、签合同
  确定委托律师后,要和律师所在的律师事务所签正式委托代理合同。签之前,仔细看每一条,搞清楚服务内容、收费标准、付款方式、工作时间、保密和违约责任等。有不清楚的,让律师讲明白,没问题了再签字,别掉进不合理收费陷阱。
  真心希望每一位在网络中寻求法律帮助的人,都能多一份谨慎,多一份细心,别让自己的信任在网络的迷雾中迷失方向,顺利找到值得信赖的律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责任编辑:宣传团队    


关闭窗口

您是第 3813686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