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法官札记

读旧文,思当下

  发布时间:2012-12-17 21:39:42


     前几天我在翻检旧物时,无意中发现自己刚进大学时也就是十年前的一篇旧文,题目是《我心目中的大学生》。原文是这样写的:

    富人如果把金钱放在你手中,你不要对这恩惠太看重,因为圣人曾经这样教诲:勤奋远比黄金可贵。我心目中的大学生,是一位勤奋的学子,他谨记着“业精于勤荒于嬉”,凭着自己百分之一的灵感,流着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生活就没有意义可言。没有意义的生活,就等于生命的提前结束。我心目中的大学生,胸怀大志,他不因为现在的平凡渺小而苦恼,只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梦醒的清晨,他总会警告自己“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一两重的真诚胜过一吨重的巧言欺诈。我心目中的大学生,是一个诚实的实在人,他明白世界上最智慧的人是老实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经得起事实和岁月的考验,他永远同大言不惭和矫揉造作保持距离,既不夸夸其谈,也不扭捏取宠,永远保持真实诚信的本色。

    或许我心目中的这位大学生还有很多小毛病,但我依然崇拜他、向往他,因为他有最可贵的三样东西:勤奋、理想与诚信,或许这正是我们许多人现在或将来会缺少的。

     现在想想,这应该是刚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语文老师按照惯例布置给我们新生的一篇作业,明面上是要我们谈一下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生,其实是借机要我们表表决心、谈谈打算。当时我很真诚地作了这篇文章,尽管因为搜肠刮肚、引经据典地引用了不少名言警句,显得有点花里胡哨,卖弄文采之嫌,但感情应该是很真挚的,句句说的是心里话。

    一晃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这期间经历了继续上学深造、参加工作、调动工作和成家立业,一路走来,没有太多的精彩曲折可道说,浮浮沉沉以至平凡平庸。这当初“最可贵的三样东西”,现在究竟还有多大的分量呢?不妨反思一下:

    理想没有那么炽热、高远了,如果以前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般的浪漫,现在则变得“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的现实了。动一动步,抬一抬手,都可能要精打细算一下成本和收入,养家糊口成了最大的责任和关心。有朋友见我有心向学,便劝我考一考博士,我很现实地回答,考一个博士光钱就要花八九万,俺那里玩得起啊。所谓的理想,不过是在把家庭家人照顾好的基础上,再给生活增添一些鲜花般的点缀罢了。

    勤奋倒还是有的。尽管不能做到持之以恒,隔那么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几天的懒惰松懈情绪,但总体上还是保持了一颗上进的心,督促自己把工作处理妥当,抽空看会儿闲书。理由很简单,在我看来,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还是要练就一点特长专长,不一定奢求通才博才,起码要做到“术业有专攻”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轻视,被形势淘汰,自己做起来也很累。

    诚信方面应该也是坚持下来了。诚信就是接人待物要诚实、守信。在诚实一面,我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实话实说。每逢讲假话、编瞎话,脸就又红又烫。我感觉撒谎是最累的,因为一旦讲了一段谎话,就要接着编一大串谎话来圆,还要时时注意说辞是否露馅了、表情是否逼真啊,实在是很累的,不如小崔说事——实话实说来的省心。在守信一面,基本能够说到做到,做不到就不轻易许诺,有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有几分把握讲几分话。我想如果养成习惯,这是很容易坚持的。

    这样看来,“三样最可贵的东西”尽管较十年前在内容上有所变形、在分量上有所折扣,但还是构成了我生活中的三样坚守。而且会依旧坚守下去,无论世道如何苍黄翻覆。


关闭窗口

您是第 3814670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