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新闻摘要

司法公开信号全覆盖开启“放心”+“省心”模式

  发布时间:2015-03-13 09:12:03


今年两会法院工作报告的诸多亮点工作中,深入推进司法公开,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让人们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

  过去,老百姓打官司最担心什么?一是有没有暗箱操作、会不会裁判不公?二是审判信息能不能及时知晓,会不会出现各种“耽搁”而延迟不决?

  最高人民法院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回应群众的司法关切——2014年,全流程、全方位、全覆盖司法公开的强劲推动,犹如一部智能手机,在信号满满的全覆盖状态下,开启了让受众“放心”加“省心”的模式。

  审判全流程公开——让群众“放心”

  随着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的建立,全国法院有629.4万份裁判文书在网上公布,通过视频直播了8万余次的庭审,并可以让任何人即时点击。如此大量的数字背后,透出的绝不仅仅是法院“主动找活”增加的大量繁杂的工作,更能看出人民法院转变的工作思路——不回避问题,主动将司法审判的全部流程“摊开来”在全体社会公众的监督下“晾晒”,不仅增加了审判工作的透明度,及时回应了群众对打官司过程中是否会有见不得光的“暗箱操作”的质疑,有效避免了“打招呼”、“大盖帽、两头翘”等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对法官的司法审判行为形成强大的约束和压力,使其更趋科学规范。这其中,更彰显出法院坦诚公开、敢于主动让群众“纠错”、并以此促进司法更加公正、透明的决心和态度。

  信息全方位公开——让群众“省心”

  如果说群众的放心来自于审判流程的开放和透明,那么,省心则来自于审判信息公开的动态和便民。立案调解不用跋山涉水必须“登门造访”,网络咨询、网上办案便捷省钱高效;裁判文书不用繁琐的走程序或挖空心思“求人”去“弄一份”,网络查询下载方便省事无“猫腻”;生效裁判切实履行不用担心老赖“躲猫猫”,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让“赖账”的人无处遁形……法院司法公开的范围越广、公开的力度越大,跟群众的互动就会越多,司法的便利就越会让更多的群众所分享。

  当然,我们还看到,法院通过全方位、全覆盖的司法公开在与群众互动、沟通的方式和内容等多方面也正发生着变化,如建立典型案例月度发布制度、世界第一个法院手机电视app、中国法院百度地图的开通以及越来越接地气的法院微博、微信、客户端……丰富的载体,在为群众获取司法信息提供了更快捷、更便利服务的同时,也让群众看到了媒体融合时代,法院能够坚持互联网思维,满足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的积极探索和倾力倾心。

  2014,一句“能公开的一律面向社会公众公开”,不仅让群众对法官裁判的公正度更加信服,对法院这个曾一度让老百姓“望眼欲穿”、“高大上”“神秘”机构的认识有了转折性的改变,更对法院依法公正审理案件的过程大大增强了认同感。基于此,社会公众心中的司法公信力也随之大幅提升。相信,2015,这部信号满满的司法公开“智能机”,会让更多使用它的客户不仅用的放心、省心,还会更加舒心。

责任编辑:王冠朝    

文章出处:千龙网    


关闭窗口

您是第 3818303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